行业动态

如何判断软齿面减速机出现故障问题?

发布时间:2025-03-24
阅读:1001
判断软齿面减速机是否出现故障需通过 异常现象观察、性能参数监测及关键部件检查 综合判定。以下是系统性故障诊断方法及应对措施:
一、故障前兆与表象识别
故障类型 典型现象 可能原因
齿轮磨损/点蚀 - 运行噪音增大(周期性“咯噔”声)
- 振动幅度增加,尤其在负载突变时 - 润滑不足或油品劣化
- 过载运行或冲击载荷
- 齿面硬度不足或装配间隙异常
断齿 - 突发性剧烈异响后停机
- 输出扭矩骤降,无法正常传动 - 材料疲劳或热处理缺陷
- 瞬间超载(如卡死、堵转)
- 齿轮啮合不良
轴承损坏 - 高频尖锐噪音(金属摩擦声)
- 局部温度异常升高(温差>15℃) - 润滑脂失效或污染
- 轴向/径向负载过大
- 轴承座变形或安装偏心
漏油 - 箱体表面油渍明显
- 润滑油位快速下降 - 密封件老化(油封、O型圈)
- 箱体结合面螺栓松动或密封胶失效
温升异常 - 外壳温度超过90℃(触感烫手)
- 润滑油颜色变黑或出现焦糊味 - 散热不良(油路堵塞、灰尘堆积)
- 润滑失效或油量不足
- 负载持续超限
二、分步诊断流程
1. 初步感官检查
听:用听音棒贴近减速机外壳,判断异响类型(均匀磨损声、断续撞击声、高频啸叫等)。
摸:手触外壳及轴承座,感受振动幅度与温度分布(局部过热可能为轴承或齿轮故障)。
看:检查油窗油位、油质(浑浊、金属屑)、密封处渗漏痕迹及齿轮箱外部损伤。
2. 性能参数监测
振动分析:
使用振动仪测量径向/轴向振动值(正常值:≤4.5mm/s),若振动速度>7.1mm/s或出现高频谐波,表明齿轮或轴承存在损伤。
温度记录:
红外测温枪监测运行中箱体温度,对比环境温度(温升应≤40℃),若温升>60℃需立即停机检查。
噪音频谱:
声级计记录噪音分贝值(正常≤85dB),结合频谱分析定位故障频率(如齿轮啮合频率的边频带提示磨损)。
3. 开箱拆解验证
齿轮检查:
观察齿面是否出现点蚀、剥落、胶合(图1),测量齿厚磨损量(软齿面允许磨损≤模数的5%)。
轴承检查:
拆卸后清洗轴承,检查滚道是否划伤、保持架是否变形,手动旋转测试是否卡滞。
轴与箱体:
用百分表检测轴弯曲度(≤0.02mm/m),检查箱体结合面是否变形或裂纹。
三、针对性解决方案
故障根源 修复措施 预防建议
齿面磨损 - 轻度磨损:修形抛光后调整啮合间隙
- 重度磨损:更换齿轮副并校核负载匹配 - 定期更换润滑油(每2000小时或按油质监测)
- 避免频繁启停与过载
轴承失效 - 更换同型号轴承,确保安装公差(过盈量≤0.02mm)
- 校正轴对中(径向偏差≤0.05mm) - 使用高温长效润滑脂(如SKF LGHP 2)
- 加装振动监测系统实时预警
润滑不良 - 清洗油路并更换合格润滑油(ISO VG 220~460)
- 加装油滤或磁性吸附装置 - 选择适合工况的润滑油(极压型、合成油)
- 油温控制(增设冷却器)
密封泄漏 - 更换耐油耐温密封件(氟橡胶或聚四氟乙烯)
- 重新密封结合面并均匀紧固螺栓 - 定期检查密封件弹性(每6个月)
- 避免箱体过热导致密封老化
四、预防性维护策略
定期润滑管理
QJG-T软齿面圆柱齿轮减速机

按厂家要求周期换油,恶劣工况缩短30%周期。

油品检测:每季度取样化验黏度、水分、金属颗粒含量(参考ISO 4406标准)。

状态监测系统

安装在线振动传感器与温度探头,数据接入PLC或物联网平台,设置阈值报警。

案例:某钢厂通过振动监测提前3周预警齿轮磨损,避免非计划停机损失。

负载与对中校准

每年校验电机与减速机对中(激光对中仪精度≤0.05mm)。

避免长期超载(负载率≤额定扭矩的80%)。

总结
软齿面减速机的故障诊断需结合 现象观察、仪器检测、拆解验证 三步法,重点关注齿轮磨损、轴承状态及润滑系统。日常维护中,通过 定期换油、振动监测、负载控制 可显著降低故障率。对于频繁故障的减速机,建议优化选型(如硬齿面替代)或升级润滑/散热系统,以提升长期运行可靠性。

相关产品

Copyright © 泰兴减速机厂家  苏ICP备2024075234号-13 网站地图

  • 首页
  • 免费热线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在线客服
    服务热线

    服务热线

     13401208111

    微信咨询
    返回顶部